乍看之下絲毫沒有關聯的兩件事怎麼會扯在一起、混為一談了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話說,最近由於宅在家的關係,因而有機會閱讀更多的書籍,我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獻給了珍.奧斯汀的作品,有些是重溫舊夢,有些則是頭次拜讀。
最早,是由"傲慢與偏見"開始進入珍所勾勒的三寸牙雕的世界。伊莉莎白一直是我最喜愛的一個角色,即使她也有著年少的輕忽或虛榮,但並不失為一個真誠而坦率的人,有著快人快語式的幽默感與敏銳的觀察力,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反省的自主性。在當時保守的英國社會來說,她以女人的立場活出了她的獨特,也難怪能在眾多讀者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了~
而書中提及的她那有著古怪性格的老爹:班奈特先生,我覺得他真是個妙不可言的老先生啊~ 對於無知、不識大體的妻子,他也只能以挖苦式的幽默來表達自己的無可耐何。書中開頭說到班奈特夫人要求他去拜訪賓里先生,一個剛搬來的、相對於班奈特家庭較富有的士紳,以便能藉機攀上一門好姻緣時,他有如下的對答: "我不用去,你和女兒們去就行了。要不,你乾脆打發她們自己去也行。我看哪個女兒的美貌都比不上你,說不定賓里先生把你給挑中了。" 看到這裡,我忍不住的哈哈大笑了!
幾年前讀過的"理性與感性",當時只覺得這部作品有著一種不太成熟的青澀感,在場景編排及人物對白上也流露出一種不自然,不知是不是由於翻譯上撰文風格的問題,或許,當英語程度更上一層樓時,拜讀原文原著才是最好選擇吧~ 但對於一個二〸一歲的年輕女孩來說,能寫出這樣的作品真的已經很不得了了~
不太欣賞"諾桑覺寺"裡的凱瑟琳。除了作者本身原就有意藉由她的愚行來反諷當時風行的哥德式冒險小說之外,總覺得她的巴斯之行並沒有她所表現出來的那麼單純,她的言行舉止總不只一次的透露出她願釣金龜婿的心思。但整體而言,還算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好女孩。
目前正在閱讀的是"艾瑪",這部號稱為珍.奧斯汀的藝達顛峰、筆法純熟之作。相比之下,我還是鍾情於早期"傲慢與偏見"裡的那種年輕特有的唐突,卻也因為那樣的唐突,而加深了作品本身的真實感,活化了內裡的人物與場景,所有的一切都變得栩栩如生起來。但從"艾瑪"之中,我不只一次的看見了"繁文縟節",成人社會裡特有的、虛偽的社交辭令,在人與人的應對之中,真誠罕見,反倒有一種人人言不由衷、都在逢場作戲的感覺。對於瑣碎的生活記事太多,反而予人一種亢長之感。或許,作品本身,也反應出一個人社會化的過程吧?
一直到後期的"勸導",才又出現了反樸歸真的原汁原味。有時,樸實無華、平凡平實才是雋永呢~ 太多的澎湃激昂,或著當下能燃起一把熊熊大火,但卻不能燃燒永久,因為大多數的生活總在平凡中度過。就算體會過高潮迭起的人生,到頭來也不免要平平靜靜的走。而書中的安妮.艾略特,是個有著真性情、不虛偽不做作的女性,她的孝順、她的專情也是一種美好的為人典範。我對她的欣賞與喜愛,也只僅次於伊莉莎白。
說到了這裡,不免有人要想,那麼珍.奧斯汀到底與御宅有什麼關係呢?這就要從她書中人物的共通性說起了。拜讀了她的多部作品以後,我發現書中的角色不分男女,大多有一種共同的特性,就是愛好社交。他們總有那麼豊富的話題可以對那麼多的人說起,並且樂此不疲。這些人們樂於結交新朋友,希望參與別人的生活也分享自己的生活,鮮少看見有喜愛待在家中、籌劃自己天地的。他們的共通性都是坐不住,三天兩頭一定要出門走走,若不是出門遠遊,就是到鄰近人家去串串門子,搜集來自各方的小道消息。我想,在這一點上,也與當時的社會背景、人文風情有極大的淵源關係吧~
對於他們的活躍性,我可望塵莫及了~ 尤其是近期對於人性人情的失落感,也讓我不太想對此多有關注,算是我宅在家的原因之一吧。但珍.奧斯汀對於〸九世紀的宅男腐女也稍有著墨呢~ 如"傲慢與偏見"裡的班奈特先生,相對於虛偽的社交經營,他更樂於待在自己"清靜"的書房,漫遊於書中的小天地。就連他一向包容的班奈特太太與縱容的子女們也不能在書房裡使潑撒野呢~ 而伊莉莎白的妹妹瑪莉,也算是珍創造的角色裡、少數不愛出門的人之一,不過對於她的故作姿態,我倒有那麼一點不以為意~
另外一位還算有名的已婚宅男,就是"艾瑪"的姊夫,約翰.奈特利先生了。不過,他並不是個無所事事、在家吃軟飯、無擔當沒肩膀的男人,相反地他是個在倫敦還小有名氣的律師,能照顧並給予家庭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之所以不樂中於社交,是由於他的愛家,希望能把工作之餘的時間留給他的妻女,而不是和那些不相干的閒雜人等混在一起。以這一點來說,我相信全天下之為人妻者對於他的宅在家應該沒有人會抱怨的~ XD 就連熱愛社交的艾瑪也不忍苛責他"過安於室",也是出於敬重他重視家庭的那份心吧。
所以說,OTAKU 並不是這個世紀才有的產物,早在幾百年前就有這樣的人存在了呢~ 只不過那時並不蔚為風潮罷了~ 如果我把當時的高人隱士、如竹林七賢等比為"御宅族",不知古人會不會氣得死而復生?X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