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ine Dion - My Heart Will Go On
Titanic theme song (1997)

Every night in my dreams
I see you, I feel you,
That is how I know you go on
Far across the distance
And spaces between us
You have come to show you go on

每一夜在我夢裡

想你念你

所以我知道,你從未離去

橫越那遙遠的距離

與我們之間的差距

你對我仍然魂牽夢繫

Near, far, wherever you are
I believe that the heart does go on
Once more you open the door
And you’re here in my heart
And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

是遠,是近,不管你在哪裡

我相信愛你的心將永遠延續

當你再次打開心門,你在那裡

就在我心底

我愛你的心將永遠延續

Love can touch us one time
And last for a lifetime
And never let go till we
re gone
Love was when I loved you
One true time I hold to
In my life we
ll always go on

愛初次觸動了我們的心靈

繼而一生一世的延續

永不止息,直到我倆都死去

愛就是當我愛你

真實的時光逝去,我堅貞不移

生命裡將永遠停駐的是我們的回憶

Near, far, wherever you are
I believe that the heart does go on
Once more you open the door
And you’re here in my heart
And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

是遠,是近,不管你在哪裡

我相信愛你的心將永遠延續

當你再次打開心門,你在那裡

就在我心底

我愛你的心將永遠延續

You’re here, there’s nothing I fear,
And I know that my heart will go on
We
ll stay forever this way
You are safe in my heart
And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

你在這裡,如此我無所畏懼

我知道愛你的心將永遠延續

就這樣,直到永遠倆相依

你在我心底,安全無虞

我愛你的心將永遠延續

歌詞翻譯:Sophia L.


Sophia說:

第一次看Titanic是在〸五歲那年,那時候我還懵懵懂懂,對愛情也只是一知半解。不識情為何物的我看了電影後竟然哭得鼻子紅眼睛腫,連散場都還在抽抽噎噎,為此還讓同行的朋友笑話了一陣。我想,感動也許是因為沒想太多……

過了幾年後,記得曾在網路上看過一篇關於Titanic 的毒舌影評,那時的我對此不置可否。現在想來,那人說的也不無道理,畢竟在愛情與現實之間,還是得理出一條路走。年少時的愛情觀最為真摯、最無保留,卻也最不長久,但卻美得多。那篇文章裡提到的三個現實論點不失其客觀之處,於此便略述一番:

1) 如果今日蘿絲與傑克相遇的地方不是在充滿著未知與徬徨的鐵達尼號上,如果蘿絲的人生不這麼壓抑悲傷,或許她對傑克是不會多投注一眼的吧?更別談交心、生死相許了。畢竟,一個是受到良好文化熏陶的落沒貴族千金,一個是渾身上下充滿流氣的落魄藝術家,兩者的差距實在太大。就算傑克再有天份,蘿絲也不可能有機會去接觸、並且深入了解傑克的內在才華的。

2) 如果,不是因為壓抑遇上了自由,就算相遇,他們的愛情也沒有開始的可能。傑克為蘿絲開啟了另一扇門,牽引著她走向通往自由、通往自我實現的路上,讓她有了為自己而活一回的勇氣 (雖說,這樣也使得其他的人受傷……)。假設,今天蘿絲對自己現有的人生都很滿意而無所期待的話,那鐵達尼號就沒戲唱了。

3) 悲劇是這個愛情故事裡最好的結局。這麼說或許殘忍,但就現實問題來考量,一旦到了美國,在無親無依、什麼都得從零開始的情況下,即使兩人在一起了,兩袖清風的傑克又要拿什麼來養活家庭呢?更別說蘿絲是個從小被放在手掌心上呵護到大的室內之花,她能安於一簞食、一瓢飲的簡陋生活嗎?會不會到頭來貧賤夫妻百事哀呢?況且也還有相愛容易、相處難的問題。所以編劇這樣的安排是對的決定,讓傑克先行而去,這樣回憶就會永遠停留在最美麗的地方,在蘿絲的腦海裡盈繞不去。不是有句話說「得不到的總是最美好」,或是「因不完美而成就完美」嗎?也許就是這樣的道理吧?


關於Titanic為何會如此受歡迎

根據票房統計,至今為止還沒有哪部電影能超越鐵達尼號創下的影視佳績(或者說,票房奇績)。這部電影到底為什麼會如此受歡迎呢?中正大學心理學系博士蘇友瑞將人性與觀眾心理分析的〸分透徹,在此便引用她的幾段文章:

我們發現,許多一看再看『鐵達尼號』的影迷,高舉該片呈現的愛情感動。於是這對我而言又是一個可以努力去了解現代人類心靈的一個好題材:為什麼這部電影可以引起如此強烈的愛情憧憬?這反映我們迫切需要的是什麼?

在男主角用『自由而調皮』的長篇大論勸阻了女主角的自殺後,女主角對這個男人產生興趣,於是他們在板上閒聊,不由自主的,女主角很想說出她受壓抑的心靈,但是她不敢,因為禮教不容,此其一;因為不能信任男主角是否能真正理解她的心情,此其二。於是她只能使用各種躲躲閃閃的言詞來描述為什麼她不想結婚。然而,熟悉藝術性格的男主角,一下子就知道她的不安,單刀直入問:『妳愛他嗎?』,結果女主角不知所措,感覺一下子被看出真正心事是很丟臉的,於是故意攻擊男主角,掩飾她的不知所措。最後,她被男主角一再戳破內心想法後,為了轉移話題,就拿起男主角的畫冊。從此,兩個人的關係不只有談心事,而且進入一種『藝術心靈的分享』,彼此了解對方在乎的藝術人生。

男主角揭示的藝術人生剛好是女主角最需要的『自由』…………至此兩人己經開始相愛相戀。

這種愛情模式會如此打動人心,顯然因為觸及到這樣的現代心靈:

1) 我們期待敞開自己與他人分享,但是我們深怕受別人傷害。

2) 我們期待愛情依附在某個心靈相通的活動,例如以本電影而言,是藝術。

3) 我們期待先有激烈愛情,然後才有性,這樣才是完美的。

這些現代心靈很明顯的是一個對『後現代愛情觀』的強烈反動。首先是,它完全不願意把『愛』和『性』分開,堅持要先有愛才能有性,強烈愛情蘊釀下的情境『當時』是可以不需要性的,如做畫的時候。再者是,『愛情』絕對不是如後現代思潮所批評的那麼虛幻,它只要依附在一個心靈相通的活動上,就能產生理想的價值存在。

因此我們發現當代社會的心靈重提出一個對理想愛情的呼喚:這個呼喚高舉愛情的神聖、純粹,強烈希望愛情依附在某個心靈相通的活動投入 ── 但是又多害怕敞開心靈可能面對的傷害!

所以我們將在我們身周看到不斷出現的『面具』,像女主角跟男主角的甲板聊天一樣,躲躲閃閃不敢面對真正問題。我們又會看到許多炫耀自己多次『 一夜情』的開放前進人士,他們會不會是帶上這種虛幻的性解放面具,實際是遮掩了期待理想愛情的呼喚?我們又看到許多只要性不要愛的單身貴族,他們豈不是一直是為了得不到理想愛情而痛苦?在性開放的歐美社會下能流行鐵達尼號這種愛情觀的電影,反而英倫情人的愛情觀無法產生一樣的熱潮,這豈不是表示這種理想愛情的人心實相,一直在向我們呼喚?

原文參見以下網址:http://life.fhl.net/FHL/culture/titanic2.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a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